技术积累
日进一寸

万能docker,自建一个专属wiki管理知识

imajeason阅读(2298)

万能docker,自建一个专属wiki管理自己的知识。

wiki,也就是维基,作为一种知识管理架构,是现在最好的结构化的知识管理模式。

比较成功的维基网站数不胜数,国外的维基百科,国内的百度百科

当然维基的最大特点是多人协作,共同创作。

但是嘛,有很多东西比较私人,不太适合到处写

不少人可能会使用笔记类应用来管理自己的文档,尤其是那些碎片化的文档

但是时间长了,文档太多了,发现找起来越来越难

而且很难建立一个系统化的知识库

之前我用evernote,但是evernote走上了一条逼用户吃shit的邪路,中间尝试了很多笔记应用,最后选择了notion,notion本质上就是一个个人wiki,但是免费用户限制太多,我是买了会员的,用来管理一些碎片化的知识文档图片等

但是,对于一些系统化的知识,自建一个专属wiki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

wiki适合做个人生活规划,项目规划,存储一些关联的图文内容,是非常合适的

如果自己有一些兴趣爱好,产生了很多个人的内容,需要系统化管理的话,最简单的方案是搭建一个wiki

这是我个人的wiki,做一些小的项目管理,待办管理

因为是私人wiki,我搭建在了内网里,通过内网穿透工具,在其他网络环境或者手机上也可以访问。

选了个模板,看起来还不错哈

安装嘛,当然是docker啦,一键无痛安装,wiki的名字是dokuwiki

官网使用手册 https://www.dokuwiki.org/zh:manual

docker run -d \
  --name=dokuwiki \
  -e PUID=1000 \
  -e PGID=1000 \
  -e TZ=Asia/Shanghai \
  -p 8887:80 \
  -p 443:443 `#optional` \
  -v /mnt/user/appdata/dokuwiki/config:/config \
  --restart unless-stopped \
lscr.io/linuxserver/dokuwiki:latest

portainer

docker run -d \
	--name=portainer \
	-p 8000:8000 \
	-p 9000:9000 \
	-v /var/run/docker.sock:/var/run/docker.sock \
	-v /mnt/user/appdata/portainer/data:/data \
	--restart=always \
portainer/portainer-ce

如何优雅的使用NAS

imajeason阅读(2893)

OMV5高级教程一篇就够了,企业级的nas理解与用法

nas概述,为什么要选择omv,omv5安装后必须要做的配置,docker中实现导航页面,docker中安装下载工具transmission,docker中安装nextcloud云盘,docker中安装影音服务jellyfin,docker中部署图书服务calibre,omv5中备份重要文件,omv5中使用kvm/qemu虚拟机

大家好,我是张大七

今天这期视频会非常长,内容是如何压榨一台nas的性能,让它变成一台真正的高大上家庭服务器

前几天给大家介绍了下我新买的矿渣

部署了大量服务,不是玩票,而是可堪大用的服务,如果全部换成云服务的话一年的费用应该需要几千块。

有网盘服务、电子书服务、在线影视服务、离线下载服务、流视频下载服务、日记服务、内网映射服务等。

如果你想知道一年需要多少电费呢,25W左右的机器,自己算吧。

我经常听见很多人说自己的nas只用来做存储用,不部署服务,这是巨大的浪费不说,你还会在这些本来免费就可以运行的服务上面给云服务商叫很多钱,然后忽然有一天云服务商只给你提供10k的下载速度。

本文以讲解为主,给大家操作的一个指南,具体操作不再视频里放出,有问题大家给我留言。

好了,带大家来一个个的看我部署的服务

一、系统选择

我相信很多人纠结于黑群晖与omv、freenas等的选择。

我第一台nas,第二台都用黑群晖,一方面是觉得系统限制太多,一方面是感觉不太安全。

那为什么不用白群晖呢,废话,当然是没钱买群晖,4盘位的多少钱你没数么

现在我抛弃了黑裙,选择omv,是因为我感觉我已经能够完全驾驭这个系统了,我希望通过本视频让大家喜欢上omv,不要再去用黑裙。

omv的好处有哪些呢。

1、omv可以安装在完整版的debian系统上

在世界上最稳定的linux操作系统上架设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网络世界,你不用担心稳定性的问题,你也不用担心操作上的限制。

你可以在nas上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,安装任何你想安装的服务,只要你选择的硬件足够强大,当然你得考虑功耗的问题。

2、omv功能非常强大,但并不臃肿。

作为nas系统,做好本职工作非常重要,管理磁盘分区,管理linux服务,管理samba与nas共享,管理用户,管理数据,做好这些基本工作

3、基本工作之外则由omv-extra插件来完成

有了这些插件,你不用担心你的硬件功能过剩,他们可以给你提供强大的功能

那你可能会说黑裙上也可以做这些,当然可以,但你得知道在omv上这一切都是免费的,被允许使用的。

至于管理界面,最开始我曾经被群晖的webui所感动,太易用了,但是现在我感觉的都是束缚,别扭。

为什么不用其他nas系统呢,其他的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问题,比如freenas需要使用带校验的至少8G内存,它面向的是小企业用户,并不是家庭用户。

选择好了系统后,你需要了解这个nas该如何使用

大体上是这样的

登录到系统

修改密码

修改时区

查看磁盘

raid说明,不需要raid,重要数据用rsync工具进行同步

挂载分区

新建用户

新建共享文件夹

分配权限

打开samba

打开nfs

安装docker与portainer

安装系统管理工具cockpit

安装

二、开始正式安装服务。

1、第一个当然是导航服务。

当部署的服务太多的时候,你要打开一个服务就会变得非常的麻烦,即使你用了收藏夹,也会弄到头疼。

所以这个服务是必须要有的,我是最后才部署的导航服务,一开始我觉得没有必要,直到我发现我错了。

部署方法:

先向这个页面的作者致敬

利用群晖 Docker 搭建个性导航页

大家可以去围观一下他。

部署在docker中,如果还没装docker就先安装一下,portainer也要安装,世界上最好的容器管理器你不安装,那还玩什么nas

启动容器,配置

文件夹映射

管理文件夹的方法挺多,最快的方法是ssh到机器上,另一个方法是把这个文件夹用samba共享出来,这样你就可以在windows上挂载当本地盘使用了,我选择后者

把下载好的内容解压进去,编辑一下index的内容,

内网服务改好

如果你做了内网穿透,在公网可以访问,那就把wan这里改成你的公网访问地址。

我的公网地址,我不告诉你。

好了,导航页做完了。

2、下载工具

transmission,

打开就可以下载了

有点丑,美化下,web ui

ronggang/transmission-web-control

在容器的shell中执行

配置transmission

在路由器中做个端口映射,有公网ip才管用,51413

3、网盘

nextcloud

它不仅提供了基础的文件的存取和同步服务,还以插件app的形式提供大量的附加功能,比如office、map、video、audio,等等

apps.nextcloud.com

最近新出的talk可以自建talk服务器,亲友互动~

安装同样是在docker中

安装

如果你未来需要部署其他需要使用mysql/mariadb的服务,那就可以选择mysql,如果不那就选sqlite

mysql 容器,你所有的需要数据库的服务都连到同一个mysql容器即可,不要每个需要数据库服务的容器都单独启用数据库,费资源不说,将来迁移也是个麻烦。

安装完毕后,给nextcloud安装插件

移动端,配置手机同步文件夹到nextcloud中,这样你就可以丢掉那些在线云盘了,不过为了保险起见,把同步到nas中的文件,用rsync服务做一些备份还是非常有必要的。

nextcloud实现的就是群晖中云同步的功能

4、到了大家最喜欢的影音服务了

我选择jellyfin

web支持非常棒,还可以通过插件在kodi中播放,kodi可以安装在电视机中,非常方便

注意配置

nextcloud实现的就是群晖中影音服务器的功能

5、电子书

calibre-web

calibre的web页面而已

安装桌面版,管理使用桌面版calibre建立一个库

calibre – E-book management

库建立在web可以直接加载的地方

现在创建容器,

创建完毕后打开页面,发现需要填写一个路径,docker配置中那个,现在去创建一个库

用桌面版创建完成后

打开,添加图书

web中就有了

calibre是全平台的,手机上也可以看。

容器docker部分暂时就这么多,下面是虚拟机部分

6、服务器管理软件

虚拟机部分,kvm/qemu

可以安装lede之类的软路由,安装windows需要机器配置足够的情况下,不然会很卡很卡

nas部分就这么多,来来回回花了两天多才配置完

7、资源获取方法论

影视资源与电子书,善用国内外的搜索引擎,bt离线下载、网盘搜索、资源群等

儿歌部分资源来自于在线视频网站,比如bilibili,y站

手动下载比较蠢,如此大量的视频几乎无法完成。

好用的工具都收费,

自己做了一个基于youtube-dl的自动下载服务,之前做过视频了

工具的工作流程是手动或者自动添加需要下载的视频的url到数据库中,标记为未下载。

启动下载服务,检查到有未下载的就去下载

如果不是国内的,走特殊线路进行下载

最后,做重要数据的备份

前面说了,我们不要做raid,而是有针对性的对某些数据进行备份。

用rsync服务

先去确认哪个共享文件夹需要备份,对应的在需要备份的盘上建文件夹

然后设置同步任务。

启动rsync

然后就挂机没日没夜的下载了,时间久了可能会被ban ip,那就换个ip好了~

经过我的一番调教,以及大量数据的同步,这台机器已经变成了一个无价之宝,里面存放了我上百G的绝对不能丢失的数据,同步服务

OMV概述

imajeason阅读(2339)

市面上的nas方案非常多,其中被广为欢迎的是作为开源nas的omv,也就是openmediavault。

之所以受欢迎,是因为omv本身是一个开源系统,对硬件的要求低,适配市面上几乎所有的硬件,无论新的还是旧的。

我的第一个nas系统,其实是购买的二手itx小板子,应该是联想的家用服务器上拆机的,然后买了个箱子,攒的,装了个黑群晖,用了一段时间后购买了hp microserver gen7,直接把硬盘拔过去,数据都还在的,一直用到现在,但是因为当时买的硬盘都是1T的,做了个raid5,现在空间已经不够用了。

我还有台备用台式机,配置是g4560,就去买了个6T的盘,装了一个omv系统,稳定性自不用讲,速度也非常快,就是好用。

去年还在b站上发过教程,说起来这东西的教程也没啥好做的,其实很简单。

需要注意的事情当然也有。

因为系统盘不能用来做数据盘,所以需要有一块单独的盘来做系统盘,然后额外安装数据盘,数据安全性也更高。

至于raid数据冗余备份,做与不做问题不大,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数据,建议用omv的插件自动备份就行,做raid太浪费,意义不大。

omv的默认web端口是80,这个建议改掉,80可以用来挂个小网站内容用。

大约就是这样,想起东西来再来补充。